伴隨豬價上漲,養殖虧損減輕,養殖信心逐步恢復,但養殖端仍面臨著虧損的挑戰和壓力。
山東一家年出欄8000頭生豬的規模豬場負責人魏老板表示:“現在的行情基本可以保本,略有虧損,賣一頭豬預計虧損在七十到八十元左右。”
豬價后期走勢如何?養豬何時才能完全擺脫虧損,實現盈利?規模化養殖背景下,中小養殖戶還有出路嗎?揚翔股份副總裁高遠飛為大家分享《對養豬行業虧損的一點看法》,為大家解疑答惑。
關于養豬虧損這事,要看怎么看——養豬是一個長周期的事情,既然是周期,自然就有起起落落,也就有虧平賺的時期,這么多年也就這么過來了。
那現在的“養豬虧損”為什么如此被人重視,如此讓人焦慮呢?肯定是情況有變了,這幾年的“瘋狂擴張”,形成了巨大的生產產能、儲備產能和爛尾產能。
從能繁母豬存欄量來看,4月份卓創資訊監測樣本企業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上漲1.81%,環比變化由負轉正。
已形成的產能具備高標準的特征,這對于養豬成績的提升,也就是行業發展是極為有利的。防非的可靠性提高,同時也兼防其他諸病,這也有助于直接提高養豬的收益,所以說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
儲備產能本來可以成為平復豬周期的緩沖池,但也可能演變成行業更大的沖擊。平緩順滑地投入生產,彌補階段性產能不足,就是很好的緩沖池。但因為資本都想抓一波機會收回投資并快速贏點利,所以估計至少還有一輪比較兇險的波動。
爛尾產能消耗了投資人大量的真金白銀,筑成了遺憾紀念碑或者說是失敗警示牌,也讓一些不具備養豬技術實力的大小資本退出行業。這看起來是浪費,其實不如說是交學費,吸取個教訓。
我覺得這也許是一個必然的過程,規模化是大趨勢。5月20日,國信一號深海養魚船下水,年產能約4000噸優質魚,這是七十年代專家就提出的思路,而今實現了,養魚也在規模化發展,不僅僅是養豬業。養豬業建樓,養魚業建船。
規模化發展是必然的,農業的工業化生產方向是不可逆轉的,所以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不過是養豬行業規模化、規范化進程中成長的煩惱,你接不接受,都于事無補,讓“子彈飛一會兒”再來蓋棺論定。
規模化是不是跟小養戶爭利呢?我覺得肯定是,但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則,要面對現實。那規模化對小養戶是不是一掃而空呢?肯定不是。
生物圈有鯨魚、大象這樣的大型生物,也有蝦米、螞蟻這樣的小微生物,各有各的優勢,各有各的活法。在規模化的壓迫之下,小養戶也會找到自身的生存策略,這就是精致的豬場,所以不用對小豬場的前途過多擔憂。
真正被淘汰的不是小豬場,而是落后豬場、落后產能。小豬場一要有自信,二要有危機意識,三要迅速行動起來,營建成為我常說的“小而美”的豬場,這樣的豬場也是不怕行業的盈虧沉浮的。
你說呢?
總部地址: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江南工業園區
電話:400-727-0088
官方微博: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
官方微信:揚翔科學養豬服務
掃一掃了解更多
(服務時間:8:00-17:30)